长江浩荡秋波碧,待渡行人立沙侧。
望中烟树翠模糊,夹岸层峦几千尺。
禅宫梵刹山远林,林间曲径归僧寻。
也知画史真善幻,一幅生绡传至今。
长江浩荡秋波碧,待渡行人立沙侧。
望中烟树翠模糊,夹岸层峦几千尺。
禅宫梵刹山远林,林间曲径归僧寻。
也知画史真善幻,一幅生绡传至今。
此诗《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由明代诗人罗纮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山水画卷。诗中以“长江浩荡秋波碧”开篇,勾勒出长江水波荡漾、秋色碧绿的壮丽景象,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开阔而深邃的背景。接着,“待渡行人立沙侧”一句,描绘了岸边等待渡船的人们,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和动态感。
“望中烟树翠模糊,夹岸层峦几千尺”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远处烟雾缭绕的树木与近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层次分明,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诗人巧妙地运用“模糊”一词,既表现了烟雾缭绕的朦胧美,又暗示了观者视角的广阔与深远。
“禅宫梵刹山远林,林间曲径归僧寻”则将视线引向了山林深处的寺庙,透露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寺庙与僧人,不仅增添了人文色彩,也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宁静。
最后,“也知画史真善幻,一幅生绡传至今”两句,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赏与对作品流传千古的感慨。诗人认为,这幅画不仅是画家技艺的体现,更是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完美融合,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综上所述,《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人文元素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价值的独到见解。
关畔春云拂马头,马前春事共悠悠。
风摇岸柳长条困,露裛山花小朵愁。
信越功名高似狗,裴王气力大于牛。
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