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寒山爱佳名,热河田盘率仿作。
松涛泉籁或仿佛,路遥岂得常凭托。
咫尺西苑传春明,结搆颇具林涧乐。
四百馀年树石古,峭茜信佳究穿凿。
我书三字题檐端,亦有雪花拂檐落。
揣称终疑未恰当,雪后今来一斟酌。
人之称也徒彼哉,天之然兮谁此若。
吴下寒山爱佳名,热河田盘率仿作。
松涛泉籁或仿佛,路遥岂得常凭托。
咫尺西苑传春明,结搆颇具林涧乐。
四百馀年树石古,峭茜信佳究穿凿。
我书三字题檐端,亦有雪花拂檐落。
揣称终疑未恰当,雪后今来一斟酌。
人之称也徒彼哉,天之然兮谁此若。
这首诗描绘了千尺雪景的壮丽与诗人对其的赞叹之情。首先,诗人以“吴下寒山”开篇,引出对佳名的向往,随后提到“热河田盘”,似乎在对比不同地域的景观。接着,通过“松涛泉籁”、“咫尺西苑”等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妙与亲近感。
“四百馀年树石古,峭茜信佳究穿凿。”这两句赞美了历经岁月洗礼的树木与岩石之美,以及人工雕琢与自然景观的和谐融合。诗人亲自题字于檐端,与雪花相映成趣,增添了诗境的生动与趣味性。
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表示自己的表达可能还不够恰当,期待在雪后的再次审视与斟酌。最后,诗人感慨于自然美景的难以言喻,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千尺雪景的细腻描绘和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艺术创作的相互辉映,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独特视角和深刻感悟。
高安老竹三尺围,断为釜甑中可炊。
蕲州开笛不足数,嶰谷截筒空自奇。
何如猫头未成竹,化为霜根白如玉。
峥嵘劲节不得施,历碌黑斑空满目。
白头老吏饱官仓,云梦南州睡初足。
筠阳别乘一幅书,寄我中刳两枵腹。
飘飘逸韵青衣郎,梦中相见筠山阳。
一笑摩挲抚君背,定教从此毋相忘。
我欲问舍无何乡,为我往使华胥王。
人生草草两鬓霜,要知日月壶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