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清水浅,月胧烟澹,玉破梅梢未遍。
横枝依约影如无,但风里、空香数点。
乘风欲去,凌波难住,谁见红愁粉怨。
夜深青女湿微霜,暗香散、广寒宫殿。
溪清水浅,月胧烟澹,玉破梅梢未遍。
横枝依约影如无,但风里、空香数点。
乘风欲去,凌波难住,谁见红愁粉怨。
夜深青女湿微霜,暗香散、广寒宫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敦儒创作的《鹊桥仙(其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夜月明、花香淡雅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佳人的思念之情。
"溪清水浅,月胧烟澹"两句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又迷离的秋夜场景。溪水清澈见底,月光透过薄雾散发着柔和的光辉,这种氛围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玉破梅梢未遍"中的“玉”指的是月亮,“梅梢”则是梅花的枝头。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月光照耀下的梅花被映得如同玉石般洁白,但这种美景尚未完全展现。
"横枝依约影如无"一句中,“横枝”指的是梅树的枝条,“依约”则是柔和、优雅的样子。诗人通过对月光下梅枝投射的影子的描述,强调了这种美景的虚幻和难以捉摸。
"但风里、空香数点"表达了在这宁静的夜晚,只有微弱的花香在风中飘散,是那么地细腻而不易觉察。
接下来的"乘风欲去,凌波难住,谁见红愁粉怨"几句,诗人借用了仙境和神话中的情节,表达了自己想要逃离现世、追寻理想之人的冲动,但又感到困难重重。在这里,“红愁”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忧伤,“粉怨”则是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最后两句"夜深青女湿微霜,暗香散、广寒宫殿"中,“夜深”强调了时间的推移,“青女”通常指的是侍女,这里的“湿微霜”形象地描绘了秋夜清冷中的侍女。"暗香散、广寒宫殿"则是在描述宫中的花香在夜晚悄然散发,环境之冷清与美景形成鲜明对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