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生狂态复如何,一剌怀中半灭磨。
纵令罄折谒官长,犹胜诗人咏荷戈。
祢生狂态复如何,一剌怀中半灭磨。
纵令罄折谒官长,犹胜诗人咏荷戈。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名为祢生的人物的狂放举止的观察与思考。首句“祢生狂态复如何”,直接点出了祢生的狂放不羁形象,引人好奇其具体行为表现。接着,“一剌怀中半灭磨”这一句,通过具体的物品——怀中的刀具(“一剌”)的磨损状态,隐喻了祢生性格中的某种锋芒或锐气,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后两句“纵令罄折谒官长,犹胜诗人咏荷戈”,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祢生行为的评价与对比。前一句“纵令罄折谒官长”,意为即使祢生在面对官长时表现出谦卑与恭敬,也即他愿意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然而,这并不被视作优于祢生的狂放行为。后一句“犹胜诗人咏荷戈”,则是将祢生的行为与诗人吟咏荷戈(荷戈,即手持武器,常用于形容战士或军人)的行为进行对比,强调祢生的狂放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甚至在诗人眼中,这种狂放比之于传统的军人形象更为吸引人或值得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祢生狂放举止的描述与评价,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个性表达与社会规范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独特个性的欣赏与推崇。
边州八月修城堡,候骑先烧碛中草。
胡风吹沙度陇飞,陇头林木无北枝。
将军阅兵青塞下,鸣鼓逢逢促猎围。
天寒山路石断裂,白日不销帐上雪。
乌孙国乱多降胡,诏使名王持汉节。
年年征战不得闲,边人杀尽唯空山。
春来有色闇融融,先到诗情酒思中。
柳岸霏微裛尘雨,杏园澹荡开花风。
闻君独游心郁郁,薄晚新晴骑马出。
醉思诗侣有同年,春叹翰林无暇日。
云夫首倡寒玉音,蔚章继和春搜吟。
此时我亦闭门坐,一日风光三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