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一彻二公再参无际和尚》
《送一彻二公再参无际和尚》全文
宋 / 释广闻   形式: 古风

两公未见无际前,谓从本有成话堕。

两公既见无际后,谓是不同成两个。

明知见与未见时,苍龙终不澄潭卧。

云岩晚归玲珑岩,老儿家有弥天祸。

口皮边禅惯卖弄,动辄引人入荒草。

不知两公竟何意,春风又问东南道。

贫思旧债济北驴,再欲一顿憨作么。

当时失却一只眼,赋过关门夹山老。

后三十年有话在,珍重此行休放过。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两位高僧(一彻和二公)与无际和尚的会面过程,以及他们对“见”与“未见”的理解变化,展现了深刻的禅宗思想。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苍龙终不澄潭卧”、“春风又问东南道”,形象地表达了禅悟的过程和境界。

诗的开头提到两位高僧在“无际”之前后的不同见解,暗示了禅悟过程中认知的变化。接着,诗人以“苍龙终不澄潭卧”为喻,说明即使在深邃的禅境中,也不能沉溺于静止的状态,而应保持活力与警觉。随后,通过“云岩晚归玲珑岩”这一场景,描绘了两位高僧在禅修后返回宁静之地的情景,隐含着对禅悟后内心平静的追求。

“老儿家有弥天祸”一句,可能是在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卖弄禅学的人,强调真正的禅悟并非表面功夫所能达到。诗人进一步指出,两位高僧在会面后似乎仍有所不解,春风再次询问“东南道”,暗示了禅悟之路的深远与复杂。

“贫思旧债济北驴,再欲一顿憨作么”这一句,通过“济北驴”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错误行为的反思与纠正的决心。同时,“再欲一顿憨作么”则体现了对重新开始、保持纯真态度的倡导。

最后,“当时失却一只眼,赋过关门夹山老”引用了禅宗故事,强调了在禅悟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缺失或挑战,但最终能够超越这些困难。诗人提醒读者,三十年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教诲等待被发现,鼓励人们珍惜这次修行之旅,不要轻易错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高僧与无际和尚会面过程的描绘,深入探讨了禅悟的复杂性、内在的转变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它不仅展示了禅宗哲学的核心理念,也蕴含了对个人成长和自我超越的深刻启示。

作者介绍

释广闻
朝代:宋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猜你喜欢

答阮逸中允

天后天先隐姓名,曾闻注易动公卿。

穷愁不得无编述,惭愧删诗取正声。

(0)

啸亭雨后

风捲高花舞成雪,雨湿芳草绿侵云。

层轩独立时惆怅,淮北春光过五分。

(0)

诏赐御书稽古两字作口号示子弟

毛玠素屏非俗物,韩棱宝剑得龙渊。

谟明敢与皋陶比,稽古虚参尧舜篇。

(0)

题新开花呈永叔

野客赏春怜物华,不将手触新开花。

且留林下引狂蝶,看舞东风倾绿霞。

(0)

同河中府签判刘状元廷平访华阴云台观陈搏先生故居是日云雾不尽见诸峰

平舒道上望诸峰,翠出浮云几万重。

过客仍迷五里雾,真人与致二茅龙。

(0)

宿麃子岭穹庐中

千山雪绕帐庐寒,一半冰消塞井乾。

忆卧衡门甘泌水,可怜孤枕未曾安。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