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仲一到此,郊原入望遥。
沙浮山脉动,溪曲涨痕高。
车毂驱羸马,风尘闇敝袍。
乾坤嗟孟浪,吾义更难逃。
春仲一到此,郊原入望遥。
沙浮山脉动,溪曲涨痕高。
车毂驱羸马,风尘闇敝袍。
乾坤嗟孟浪,吾义更难逃。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中期时节,郊外广阔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人世间的沧桑。
首联“春仲一到此,郊原入望遥。”开篇点题,春意正浓时分,远眺郊野,一片辽阔景象映入眼帘。这里运用了“春仲”这一时间概念,即春季的中段,强调了季节变换的特定时刻。
颔联“沙浮山脉动,溪曲涨痕高。”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沙地上的山脉似乎在轻轻摇曳,溪流蜿蜒曲折,水位上涨,留下明显的痕迹。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里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
颈联“车毂驱羸马,风尘闇敝袍。”转而描写人世间的场景。马车缓缓前行,瘦弱的马匹显得疲惫不堪,行进间扬起的尘土遮蔽了旅人的衣袍。这一联通过具体的行动和环境描写,反映了旅途的艰辛与劳顿,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不易。
尾联“乾坤嗟孟浪,吾义更难逃。”诗人感慨天地间的一切都显得如此荒谬和无常,而个人的道义却难以逃脱命运的束缚。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道德困境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性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季节更替的美丽与生命的复杂性,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名山第一磨崖奇,古今第一小篆师。
嵯峨文字压钟隶,伯生曾跋曹丕碑。
又一伯生生苦晚,汲古动我深长差咨。
廿九字石毁复得,七十余载神护持。
岱史纵迷北平许,具名犹备去疾斯。
夜虹熊熊玉女池,风雨离合元君祠。
残星镇地作光怪,渍溜裂石无差虒。
飘然片纸远飞到,挂壁隐隐森鳞而,如麟一角凤一羽。
已冠石墨千圆骊。
申屠徐郑并敛手,何况汝刻之罘遗。
我生五岳未涉一,远梦直蹑鹅峰陲。
安能三日坐卧对,更胝右手精毡椎。
墨缘漫托刘斯立,眼福敢比江邻几。
先向蒋侯乞拓本,岱云冉冉来棼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