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军慰劳寒,士如挟纩暖。
行师固尚义,济仁用众本。
舍鞭语子革,相去岂不远。
巡军慰劳寒,士如挟纩暖。
行师固尚义,济仁用众本。
舍鞭语子革,相去岂不远。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题养正图六十首》中的第十四首,主题为“仁言动众”。通过诗中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皇帝对于军队中仁义与道德力量的重视。
首句“巡军慰劳寒”,描绘了皇帝亲自巡视军队,慰问士兵的情景,体现了对士兵的关怀和尊重。接着,“士如挟纩暖”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士兵在皇帝的关心下感到温暖和安心的状态,如同被轻柔的棉絮包裹,暗示了皇帝的慰问给士兵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和实质性的温暖。
“行师固尚义,济仁用众本”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军队行动应以正义为根基,而实现仁慈的目的则需要广泛地运用民众的力量。这不仅是对军事策略的指导,也体现了皇帝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即以仁德为基础,团结民众共同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舍鞭语子革,相去岂不远”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深化。这里“舍鞭”意味着放弃武力的威胁,转而以言语和智慧来教导和引导士兵(子革),表明了皇帝认为通过教育和道德感化可以达到比武力更深远的效果。这句话也暗含了与前文“行师固尚义”的呼应,强调了仁义之道在治理国家和军队中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军队管理和国家治理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他对于仁义道德的高度重视,以及通过教育和道德感化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