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柏紫翠峰皴,目存资益静因。
疑是邱苌隐处,阿谁津逮其人。
柽柏紫翠峰皴,目存资益静因。
疑是邱苌隐处,阿谁津逮其人。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诗人以“柽柏紫翠峰皴”开篇,巧妙地将柽柏与紫色的山峰交织在一起,通过“峰皴”这一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山峦的苍劲与层次感。接着,“目存资益静因”一句,点明了静益书屋所在之地,不仅自然环境优美,更蕴含着内心的宁静与滋养。
“疑是邱苌隐处”,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典故,将静益书屋与古代隐士邱苌相联系,暗示这里可能也是文人雅士避世修行的理想之所。最后,“阿谁津逮其人”,则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在此地寻求精神归宿之人的深深敬意和好奇,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静益书屋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文化的深刻感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读书明大义,忠孝淑□多。
时务要穷究,朝章宜蒐罗。
此是真学业,勖哉毋蹉跎。
宋儒讲性理,探索常入魔。
即使索之精,于世又如何。
汉儒勤考据,万言辨一字。
即令辨之详,未必济平治。
后有好学者,獭祭矜腹笥。
图书翻满床,自作还自注。
诘曲无和音,落索无生致。
谓之阳湖派,矜奇树一帜。
卓哉定峰子,读书怀大志。
一部十七史,穷究古今事。
其论既宏通,其才复恣肆。
可惜广陵散,遗响无人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