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才过半,皓魄最宜圆。
自是秋光好,非缘人意偏。
一宵歌吹地,万里雪霜天。
忍见西楼下,佳期又隔年。
清商才过半,皓魄最宜圆。
自是秋光好,非缘人意偏。
一宵歌吹地,万里雪霜天。
忍见西楼下,佳期又隔年。
这首诗《中秋月》由宋代诗人韩琦所作,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圆如镜的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与期待。
首句“清商才过半”,以“清商”指代秋天,点明时节,暗示经过半个秋季,自然界的氛围已渐入佳境。接着,“皓魄最宜圆”一句,直接赞美中秋之月,以其圆满、明亮的特点,象征着团圆与美好。
“自是秋光好,非缘人意偏。”这两句转折,看似在说自然之美,实则暗含人生哲理。秋光之所以美好,并非因为人的主观偏好,而是自然规律的展现,强调了事物本身的美与价值。
“一宵歌吹地,万里雪霜天。”这里通过对比,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热闹与远方的寒冷,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既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最后,“忍见西楼下,佳期又隔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相聚不易的无奈。西楼下的景象成为一年一次的佳期,却因时间的无情而显得格外珍贵与稍纵即逝。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夜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对人生、时间、相聚与分离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