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石棱棱倚绛霄,笔峰东控海门潮。
常濡雨露惊涛壮,迅扫风云淡墨娇。
舞凤乍疑秦玉管,落鸿还拟汉铜标。
晴烟荏苒长安路,犹接龙飞万里桥。
柱石棱棱倚绛霄,笔峰东控海门潮。
常濡雨露惊涛壮,迅扫风云淡墨娇。
舞凤乍疑秦玉管,落鸿还拟汉铜标。
晴烟荏苒长安路,犹接龙飞万里桥。
这首诗描绘了文笔峰的雄伟与壮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文笔峰比作支撑天空的柱石,其笔峰直插云霄,仿佛能控制东海之潮。雨露滋润之下,它似乎能激发起惊涛骇浪般的磅礴气势;在风云变幻中,它又以淡雅的墨色扫过,展现出别样的娇美。诗中将文笔峰比作舞动的凤凰和落雁的铜标,生动地展现了其动态之美。最后,诗人想象着在晴朗的天空下,从长安至万里桥的路途上,还能隐约看到文笔峰的身影,表达了对文笔峰深远影响的感慨。整首诗意境开阔,形象生动,展现了文笔峰的壮丽与文采飞扬的景象。
宫杨媚朝旭,沟水鸣春湍。
别殿黄金瓦,横桥白玉阑。
借问此何地,无乃东长安。
长安陌头二三月,杏萼离离缀绯雪。
伊谁种此千万株,长待儒生与攀折。
孝皇龙飞十五春,亲策进士三百人。
是时嘉州有章子,名姓赫赫惊朝绅。
白马青袍速流电,日中醉下琼林宴。
吁嗟此日画里看,犹似当年陌头见。
陌头画里两模糊,可道今吾非故吾。
南台罢起郎官草,东郡聊分刺史符。
皎月寒冰清誉在,云霄随处是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