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登秋水阁,静吟秋水篇。
初不辨牛马,河泊方欣然。
及见北海若,始惊大小悬。
大小不相借,致令夔爱蚿。
学者傥悟此,心忘真乃全。
白云散林表,苍山落檐前。
中有醉道士,兀兀知何年。
寒风洒面醒,暖日曝背眠。
弹琴不终曲,抚掌望青天。
谁来达渠意,勿作虚名传。
偶登秋水阁,静吟秋水篇。
初不辨牛马,河泊方欣然。
及见北海若,始惊大小悬。
大小不相借,致令夔爱蚿。
学者傥悟此,心忘真乃全。
白云散林表,苍山落檐前。
中有醉道士,兀兀知何年。
寒风洒面醒,暖日曝背眠。
弹琴不终曲,抚掌望青天。
谁来达渠意,勿作虚名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偶然登临秋水阁,静心吟诵秋水篇章的情景。初时,诗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之中,连牛马都难以分辨,只感受到河泊的欣然。随后,诗人遇见北海若,才开始意识到事物间的巨大差异,进而感叹大小之间的不可调和,甚至让夔(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喜爱蚿(一种无脚的虫子),以此比喻不同事物间的不相容。
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与反思,引导读者思考学者们应当如何领悟其中的道理,以达到心灵的完全忘我。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白云在林梢散开,苍山映入檐前,以及醉道士兀自不知年岁的悠闲生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寒风拂面使人清醒,暖阳晒背则让人安然入睡,弹琴未完便仰望青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提出疑问,谁能够真正理解这样的心境,并希望不要将其作为虚名流传,强调了内心的体验与真实感受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春归数十朝,八九不暇出。
萌芽日夜发,百觜竞撑突。
驾言谒仙祠,古像怀彷佛。
白鹤来何时,苍桧暮萧窣。
云霞断人世,往事已荒忽。
解缨濯泉流,深澈几照骨。
毛寒不敢视,下必有神物。
昔人斯徜徉,音影讵磨没。
嗟予质污下,见亦被呵咄。
仰惭逍遥游,未忍尘土汩。
时须挹高风,为我一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