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已向鬓毛催,寒色仍从枕簟来。
天外角声风引去,日边归梦雨惊回。
愁能醉客非关酒,老欲随人不待媒。
拟放此身无著处,闲时只合且衔杯。
秋光已向鬓毛催,寒色仍从枕簟来。
天外角声风引去,日边归梦雨惊回。
愁能醉客非关酒,老欲随人不待媒。
拟放此身无著处,闲时只合且衔杯。
这首宋朝赵鼎臣所作的《不寐》诗,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夜不能眠的思绪与心境。
首联“秋光已向鬓毛催,寒色仍从枕簟来”,开篇即点明季节与环境,秋光催人老,寒气侵入寝具,既写出了自然界的更迭,也暗喻了人生的苍凉与无奈。秋光与鬓毛、寒色与枕簟的对应,形象地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冷寂。
颔联“天外角声风引去,日边归梦雨惊回”,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角声,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号令,此处象征着远方的呼唤或内心的渴望;风雨,既是自然现象,也是诗人情绪的外化。这两句通过天际与日边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和过去的追忆与向往,以及现实的阻隔与挫折带来的失落感。
颈联“愁能醉客非关酒,老欲随人不待媒”,直抒胸臆,道出了愁苦与衰老的双重困扰。愁绪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无力感;老去的过程也不需媒妁之言,自然地发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尾联“拟放此身无著处,闲时只合且衔杯”,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与孤独时的自我安慰与解脱之道。拟想放逐身心于无拘无束之地,但在闲暇之时,只能借酒浇愁,寻求片刻的慰藉。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的超脱与豁达,又流露出难以摆脱的痛苦与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沧桑与内心挣扎时的复杂心态,既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接受,以及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努力。
台高十丈独株松,下有仙人旧履踪。
三十二窠丹灶在,亦云数目应龟峰。
忽来叩户新诗句,谓我将行可自疏。
暂向沅湘采兰芷,扶疏终亦爱吾庐。
布谷收声老尽秧,直缘避潦有今忙。
歌呼嘹亮相欢杂,肯愧悠悠道上商。
君行为觅清江宅,水竹依依自作邻。
问字未能从好事,一壶聊为乞诗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