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扬明晖,大空碧无滓。
鸿鹄正翱翔,燕雀方栖止。
秋月扬明晖,大空碧无滓。
鸿鹄正翱翔,燕雀方栖止。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月夜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比鸿鹄与燕雀的不同生活状态,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首句“秋月扬明晖”,以“扬”字生动地描绘了秋月洒下明亮的光辉,如同在空中铺开了一幅银色的画卷,给人以清冷而明亮的视觉感受。接着,“大空碧无滓”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天空的纯净与深邃,没有一丝杂质,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蓝宝石,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随后,“鸿鹄正翱翔,燕雀方栖止”两句,通过对比两种不同鸟类的行为,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秩序与平衡。鸿鹄,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自由的精神,它们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追求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而燕雀,则代表着平凡的生活和安定的栖息,它们在枝头或屋檐间栖息,享受着日常的安宁。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不同生命形式之间的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月、天空、鸿鹄与燕雀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入塞复出塞,黄河如奔马。
捩舵贺兰山,谁是重来者。
一发见中原,惝恍泪盈把。
沙飞万里黄,月出半轮赭。
况闻宁夏乱,战血膏原野。
遗黎对鸣咽,一去吾宁舍。
极目断冰流,鹰边辨庐舍。
行役但悄悄,人烟渐清暇。
野旷驼为城,屋低泥作瓦。
不知春几时,寒日垂垂下。
入门百不适,合眼常昼眠。
忽惊檐雀语,恍如晓行天。
去年脱命处,黄河浩无边。
妇孺暂相保,惴惴亲狼烟。
谁知伤心事,转在生还年。
阶前众草靡,一树独兀然。
树叶覆我身,树根入黄泉。
黄泉我不见,根叶常牵连。
为报泉下人,吾衰不如前。
檐角挂钱江,掉头失西湖。
意识远始明,近山转模糊。
入洞探雨窟,结屋通云衢。
老僧不说佛,清与山同臞。
了知众生性,料理食与居。
精神到盐豉,土木神工俱。
移坐得山情,留客锄春蔬。
我佛至悲苦,度世愿已虚。
师能解世法,但取近者娱。
耳中万松声,味之成笙竽。
他山自晴雨,吾归寻敝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