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西山翠如洗,岚光浮座秀尺咫。
似闻钟磬林外鸣,常有云烟峰半起。
就中法海古精蓝,曾游记得禅关美。
风戛松筠纷竽笙,霜酣槲桕垂红紫。
旋开宝殿锁琅珰,法王狮座虔瞻礼。
偶然游戏探曹溪,山僧为我参一指。
今朝望里试重寻,昔犹非昔今岂是。
眺远阁中一览时,由来不隔彼与此。
雨后西山翠如洗,岚光浮座秀尺咫。
似闻钟磬林外鸣,常有云烟峰半起。
就中法海古精蓝,曾游记得禅关美。
风戛松筠纷竽笙,霜酣槲桕垂红紫。
旋开宝殿锁琅珰,法王狮座虔瞻礼。
偶然游戏探曹溪,山僧为我参一指。
今朝望里试重寻,昔犹非昔今岂是。
眺远阁中一览时,由来不隔彼与此。
此诗描绘了雨后西山的清新景色与法海寺的庄严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句“雨后西山翠如洗”,以“翠如洗”形容雨后的西山,既突出了山色的清新,又暗示了雨水的洗涤作用,使山色更加鲜明。接下来,“岚光浮座秀尺咫”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雾气在阳光下闪烁的景象,仿佛整个山体都被一层轻纱覆盖,显得格外秀美。
“似闻钟磬林外鸣,常有云烟峰半起”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远处的钟声和林间的鸟鸣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云烟在山峰间缭绕,更增添了神秘与幽静之感。
“就中法海古精蓝,曾游记得禅关美”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法海寺,以及他对这里禅宗文化的深刻印象。接着,“风戛松筠纷竽笙,霜酣槲桕垂红紫”描绘了法海寺周围的自然风光,风中的松竹仿佛在演奏竽笙,霜降后的槲树则呈现出一片红紫色,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旋开宝殿锁琅珰,法王狮座虔瞻礼”展示了法海寺的庄严与神圣,宝殿的开启,法王的狮子座,都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最后,“偶然游戏探曹溪,山僧为我参一指”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探索与感悟,山僧的一指点醒,让诗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今朝望里试重寻,昔犹非昔今岂是”则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尽管眼前的景象与过去有所不同,但心灵的触动却依然存在。“眺远阁中一览时,由来不隔彼与此”则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心灵的连接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人生、宇宙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