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怀高义慕悬车,异数优留为弼予。
近觉筇鸠艰步履,得教琴鹤返林闾。
银毫无奈吟轻别,赤芾还看赋遂初。
拟问兰陵二疏傅,可曾廿四考中书。
早怀高义慕悬车,异数优留为弼予。
近觉筇鸠艰步履,得教琴鹤返林闾。
银毫无奈吟轻别,赤芾还看赋遂初。
拟问兰陵二疏傅,可曾廿四考中书。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大学士勤宣伯张廷玉屡以年至乞休慰留未允近见其齿跻大耋精力视前较减优旨予告俟开春冰泮登舟赐诗三章以示眷注》(其一),是对大学士张廷玉年事已高,请求退休,但朝廷出于对其才能与贡献的看重,多次挽留的场景描绘。
首句“早怀高义慕悬车”,点明张廷玉年轻时即心怀高尚之志,渴望在官场达到一定地位后,能适时退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里“悬车”一词,源自古代官员年老致仕的习俗,象征着对权力与地位的淡泊追求。
次句“异数优留为弼予”,则表达了朝廷对张廷玉的特殊重视与挽留之意。在众多官员中,张廷玉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被朝廷视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因此即使他提出退休,朝廷也给予了特别的考虑与挽留。
接着,“近觉筇鸠艰步履,得教琴鹤返林闾”,描述了张廷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逐渐不如从前,行动变得艰难,但他依然希望能在晚年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这里的“筇鸠”指代竹杖,象征着年迈;“琴鹤返林闾”则暗喻着他希望能像琴声与鹤鸣一样,回归自然,过上闲适的生活。
“银毫无奈吟轻别,赤芾还看赋遂初”,表达了张廷玉在面对朝廷的挽留时,内心虽有不舍,但仍理解朝廷的苦心,愿意暂时接受继续服务的安排。同时,也暗示了他期待未来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心愿,回归平静的生活。
最后,“拟问兰陵二疏傅,可曾廿四考中书”,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张廷玉的敬意与期待。兰陵二疏傅指的是西汉时期的两位名臣疏广和疏受,他们功成身退,受到后世的尊敬。此处询问是否能如二疏傅一般,在功成名就后,享受晚年的宁静生活,体现了对张廷玉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张廷玉个人经历与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乾隆皇帝对他的深厚关怀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退休制度的独特理解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