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高山拥帝京,九陵台殿锁重城。
灵旗风雨千岩应,阁道松楸万壑平。
河岳东来盘王气,关门北去起边声。
祠臣展礼多悽怆,濡露年年感圣情。
天作高山拥帝京,九陵台殿锁重城。
灵旗风雨千岩应,阁道松楸万壑平。
河岳东来盘王气,关门北去起边声。
祠臣展礼多悽怆,濡露年年感圣情。
这首诗《谒陵》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通过对陵墓的描绘,表达了对先皇的敬仰与哀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历史场景,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首联“天作高山拥帝京,九陵台殿锁重城”以高山环绕帝都,九座陵墓与宫殿被重重城墙包围的景象开篇,既展现了陵墓的宏伟壮观,也隐含着历史的厚重与庄严。
颔联“灵旗风雨千岩应,阁道松楸万壑平”通过风雨中的灵旗与山间松树、楸树的呼应,以及阁道上松楸的排列,表现了陵园的静谧与肃穆,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延续。
颈联“河岳东来盘王气,关门北去起边声”则将陵园置于更广阔的地理背景之中,黄河与山脉自东方蜿蜒而来,汇聚了帝王的王气;而北门之外,则是边疆的警报声,象征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尾联“祠臣展礼多悽怆,濡露年年感圣情”点明了诗的主题——祭祀者在每年的仪式上,面对先皇的陵墓,心中充满了哀伤与敬意,泪水与露水交织,年复一年地表达着对先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不仅展现了陵墓的壮丽景色,更传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祖先的崇敬与纪念。
银塘斜织疏烟,薰风吹送湘娥面。
亭亭翠盖,淡妆依约,蓦然相见。
素袜凌波,圆珠泻露,清芬难散。
看沙边宿鹭,惊飞扑漉,却还被,伊遮断。
道是玉奴新浴,又无端、抛残团扇。
猜红怨绿,千丝并蒂,满池葱茜。
风细月明,六郎回去,眼波一线。
待停桡珠浦,碧筒相吸,为偿私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