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向名山度此生,此生吟骨要猿擎。
洞宫终与人间别,六六峰高削紫琼。
终向名山度此生,此生吟骨要猿擎。
洞宫终与人间别,六六峰高削紫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文璞所作的《送人之武夷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往武夷山隐居生活的祝愿和对山水仙境的向往。"终向名山度此生",诗人以名山象征高洁的隐逸生活,祝愿友人能在名山之中度过余生;"此生吟骨要猿擎",运用了奇特的意象,将友人的才情比作需要猿猴捧持的吟骨,赞美他的才华横溢,同时也寓言他将在山林中得到更自由的创作空间。
"洞宫终与人间别",洞宫象征着深邃的仙界,暗示友人即将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与尘世隔绝;"六六峰高削紫琼",描绘了武夷山峰峦叠嶂、如琼瑶般瑰丽的景象,给人以壮丽而神秘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美好期待,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深深敬仰。
杨枝摇漾飞轻絮,避居曾向山中住。
梅花绰约临波开,泛舟仍自山中回。
青山顾我忽无色,此来知与青山别。
彤云脉脉愁不开,化作漫空满山雪。
琪花飞冻老树梢,寒深已没前溪桥。
空林飒沓夜风紧,峰岚极目皆琼瑶。
匆匆短棹催行客,轻舟径出三山侧。
回看晓色射村墟,玉山犹倚寒空立。
山大水声小,水与山不敌。
谁知砉砉响,能静岩岩魄。
岱宗石不裂,裂即万寻壁。
山泉云际青,飞下勇无择。
涧水奔赴会,供此双龙吸。
嵯峨萧瑟间,声光百寒碧。
仰视苍苍天,坼入巉巉石。
倾崖宿苍阴,倒影地不及。
不辨峡西东,但随溪转侧。
到此顿忘归,今古空明积。
昔贤此考槃,觞咏谭王伯。
至今濯缨亭,气与岱宗赫。
山禽不敢啼,草树若屏息。
悄然万虑澄,何独红尘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