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走冠盖,高士居亭亭。
吾宗不见君,悬榻甘尘冥。
千里为有道,生刍致惟馨。
我亦悦此风,旷怀翻涕零。
南州走冠盖,高士居亭亭。
吾宗不见君,悬榻甘尘冥。
千里为有道,生刍致惟馨。
我亦悦此风,旷怀翻涕零。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两位高士的追忆与敬仰之情。首句“南州走冠盖,高士居亭亭”以南州繁华与高士隐居形成对比,突出高士之不同流俗的高尚品格。接着,“吾宗不见君,悬榻甘尘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高士相见的遗憾,但又甘愿接受尘世的寂寞,显示出对高士精神的认同与追求。
“千里为有道,生刍致惟馨”则进一步赞美高士虽身处偏远之地,却因道德之光而使周围充满芳香,比喻他们的品德如同生刍一般,虽平凡却能散发出令人敬仰的香气。最后,“我亦悦此风,旷怀翻涕零”表明诗人自己也深受这种高洁之风的影响,内心虽宽广却因感佩而泪流,体现了对高士精神的深深共鸣与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古代高士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