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无明月,明月山中好。
春宵澹沲时,流光入怀抱。
云容自卷舒,山色增窈窕。
印波醒潜鱼,隔林隐宿鸟。
如挹玉壶寒,不输秋魄皓。
托好惬静因,澄观切清颢。
何处无明月,明月山中好。
春宵澹沲时,流光入怀抱。
云容自卷舒,山色增窈窕。
印波醒潜鱼,隔林隐宿鸟。
如挹玉壶寒,不输秋魄皓。
托好惬静因,澄观切清颢。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山中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以“何处无明月,明月山中好”开篇,点出月光洒满山林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接着,“春宵澹沲时,流光入怀抱”,描绘了春夜的宁静与月光的温柔,仿佛月光融入了诗人的怀抱,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祥和的氛围。
“云容自卷舒,山色增窈窕”两句,通过动态的云彩和静态的山色相互映衬,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之美。“印波醒潜鱼,隔林隐宿鸟”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生动场景,鱼儿在水中被月光唤醒,鸟儿在树林间静静栖息,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生机勃勃。
“如挹玉壶寒,不输秋魄皓”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玉壶中的寒水,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暗示了月光的清澈与高洁。“托好惬静因,澄观切清颢”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美好之景的喜爱与满足,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谐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正窗前,霞影绽。侵晓雨初散。
小院沈沈,帘幕下银蒜。
有人慵自梳头,玉台斜倚,只频听、鸠鸣莺唤。
绿杨岸。多少宝马香车,还张碧罗幔。
人影衣香,尽是看花伴。不妨春信迟来,桃秾梨烂。
算赚了、一春多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