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机织得流黄素,首尾量来宽尺度。
象床玉手熨帖平,缓剪轻裁烛花莫。
含情暗忖今瘦肥,著处难知宜不宜。
再拜征人寄将去,边城寒早莫教迟。
归掩双扉空泪落,旧绣遮身晓寒薄。
良人早得封侯归,妾身何愁少衣着。
家机织得流黄素,首尾量来宽尺度。
象床玉手熨帖平,缓剪轻裁烛花莫。
含情暗忖今瘦肥,著处难知宜不宜。
再拜征人寄将去,边城寒早莫教迟。
归掩双扉空泪落,旧绣遮身晓寒薄。
良人早得封侯归,妾身何愁少衣着。
这首元末明初的《寄衣曲》是张羽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为远方征人精心缝制衣物的情景。首句“家机织得流黄素”展示了女子亲手纺织的素色丝绸,流黄素代表了精致的质地。接下来,“首尾量来宽尺度”强调了她对尺寸的精准把握,体现出细心与体贴。
“象床玉手熨帖平”描绘了女子用象牙床和白皙的手掌细心熨烫衣物,力求平整如新。在裁剪过程中,“缓剪轻裁烛花莫”表现了她动作轻柔,生怕破坏了衣物的完整,连蜡烛火光都不敢过于明亮。
女子内心充满深情,“含情暗忖今瘦肥”,她关心征人的身体变化,担心衣服是否合身。她反复思量,希望衣物能适合对方,表达出深深的思念和关怀。“再拜征人寄将去,边城寒早莫教迟”表达了她对征人的牵挂,希望衣物能及时送到,抵御边疆的寒冷。
最后两句“归掩双扉空泪落,旧绣遮身晓寒薄”描绘了女子独自在家,掩门而泣,想象着征人身穿旧绣衣物抵御寒意,表达了她的孤寂和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和无私付出。
雪后淡湖光,疏梅照寒泚。
我曾屏车骑,意行孤山趾。
蒙茸三两枝,如遇隐君子。
结茅恨无缘,魂梦随烟水。
今获披画图,清景惊宛是。
想见含豪时,春光入杖履。
人花格并高,湖山郁风轨。
先生今太邱,遗爱纪惇史。
季方人中龙,世以二难拟。
颇闻岁寒期,嗜梅聚百纸。
花光与补之,野鹜等閒耳。
清芬在尺素,会应叹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