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鸾嘤嘤夹路守,帝在讲堂僧众走。
千缗足陌赎不回,幅幅诏书称顿首。
石头城北火酣酣,岁在丙寅八十三。
内科罢供春殿闭,莺飞草长愁江南。
古来南北本无别,不独涅槃经内说。
君不见长淮筑堰时,寿春百万为鱼鳖。
王鸾嘤嘤夹路守,帝在讲堂僧众走。
千缗足陌赎不回,幅幅诏书称顿首。
石头城北火酣酣,岁在丙寅八十三。
内科罢供春殿闭,莺飞草长愁江南。
古来南北本无别,不独涅槃经内说。
君不见长淮筑堰时,寿春百万为鱼鳖。
这首诗名为《悲台城》,是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诗中描绘了台城的衰败景象,以及历史变迁带来的深沉感慨。
首句“王鸾嘤嘤夹路守”,以王鸾的啼鸣象征着台城的荒凉与寂寞,仿佛它在诉说着过往的繁华与现在的凄凉。接着,“帝在讲堂僧众走”一句,通过对比皇帝与僧人的行动,暗示了权力更迭和信仰的转变,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世事的沧桑。
“千缗足陌赎不回,幅幅诏书称顿首”,这两句表达了对台城昔日荣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破败的无奈。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无法挽回过去的辉煌,诏书虽多,却无法改变现状,透露出深深的无力感。
“石头城北火酣酣,岁在丙寅八十三”,描述了台城北面的火光熊熊燃烧,时间已经到了丙寅年,八十三年过去了,岁月流转,台城依旧荒废。这里通过时间的流逝,强调了台城衰败的长久性和不可逆转性。
“内科罢供春殿闭,莺飞草长愁江南”,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台城的荒芜景象。春天的宫殿大门紧闭,不再有人居住,只有莺鸟飞过,草木生长,似乎在为江南的衰败而哀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对人去楼空、繁华不再的深刻反思。
最后,“古来南北本无别,不独涅槃经内说。君不见长淮筑堰时,寿春百万为鱼鳖。”诗人在此发出感慨,古今南北并无本质不同,历史的轮回中,无论多么繁荣的地方都可能走向衰败。以长淮筑堰时寿春百万生灵化为鱼鳖为例,警示人们历史的教训,提醒世人珍惜眼前,警惕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台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衰败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山月未落潮水平,不闻潮声闻橹声。
乍徐忽远复兴举,宛若秋天鹤鹳鸣。
龙潭已过仪真近,江南行更江北听。
瓜步屯边戍卒閒,白沙坝下盐船并。
桑麻旆旆黍油油,楚色江光万户秋。
七十里程弦样直,好风今夜宿扬州。
野营无城复无栅,掘水为濠倚沙碛。
乌旗焰焰起中军,毡帐重重插戈戟。
帐前健儿椎大鼓,旗下才官彀弓弩。
烟飞炮火夺天星,风点柝声传夜雨。
时将铁骑哨东西,沙草生香入马蹄。
白狼河边狐豕尽,红螺山外雪云低。
就中借问何官属,半是公侯半藩牧。
圣人三殿授兵符,列校两边听约束。
幕府深沉昼刻迟,烽堆寂静羽书稀。
裹粮束甲行分垒,走狗呼鹰看打围。
东飞金乌西走兔,九州四海皆王土。
凯归莫忘野营歌,归向朝中作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