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这首诗通过对苏武牧羊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苏武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故国的深深眷恋。首句“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既点明了苏武虽未封侯拜相,却时刻思念着自己的祖国,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接下来,“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两句,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苏武在荒凉之地,仍不忘与家乡亲人通信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艰苦环境中生活的艰难与孤独。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则进一步赞扬了苏武的高尚品质和坚定意志。这里的“旄”指的是苏武手持的符节,即使在严酷的风霜中,也依然保持其坚贞不屈的本色;而“心悬日月光”则是说他的内心如同日月般明亮,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一句,通过对比李陵与苏武的不同选择,表达了对苏武忠贞不渝精神的敬佩。李陵投降匈奴,而苏武则坚守节操,最终得以回归故国。这一对比,不仅凸显了苏武的伟大人格,也深化了主题,使读者对忠诚与背叛、坚持与妥协之间的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武牧羊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苏武个人的英雄气概,也寄托了作者对忠诚、坚守与爱国情怀的赞美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