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甘子说,僧里有翛然。
诗学贯休体,心参马祖禅。
个中真有得,名下岂虚传。
索我蒙泉稿,因风寄此篇。
近闻甘子说,僧里有翛然。
诗学贯休体,心参马祖禅。
个中真有得,名下岂虚传。
索我蒙泉稿,因风寄此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涛所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佛学和禅宗的深厚造诣。"近闻甘子说,僧里有翛然"一句表明诗人听闻甘子提及寺庙中有一位名叫翛然的高僧,这里的“甘子”可能是当时知名的佛学大师或是与佛法相关的人物。翛然之名,隐含着清净、超脱世俗的意境。
接着"诗学贯休体,心参马祖禅"则显示了这位僧人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禅修基础。“贯休”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字,表明翛然在诗歌上追随了骆宾王流畅自然的风格;“马祖禅”则指的是禅宗六代祖师马祖道一的禅法,这里暗示翛然不仅精通文学,更有深厚的禅定修为。
"个中真有得,名下岂虚传"这句强调了翛然在佛学上的成就绝非浪得,他的知名不是无根据的传言,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修证和智慧。
最后两句"索我蒙泉稿,因风寄此篇"则表明诗人李涛曾向翛然请求过他的作品(蒙泉稿),并且因着一阵风,灵感所至,故而写下了这首诗以寄托心意。这里的“蒙泉”可能是翛然的别号或居所。
整首诗体现了李涛对佛学、禅宗以及文学的尊重与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他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造诣和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