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盘山无不到,坐来高阁忆曾来。
窗含四面秋山翠,座招万壑松风哀。
欲落未落叶恋树,三点两点雨湿苔。
我岂维摩无所著,手接天花置讲台。
每到盘山无不到,坐来高阁忆曾来。
窗含四面秋山翠,座招万壑松风哀。
欲落未落叶恋树,三点两点雨湿苔。
我岂维摩无所著,手接天花置讲台。
这首诗描绘了天成寺的壮丽景色与深邃禅意。首句“每到盘山无不到,坐来高阁忆曾来”以盘山的壮美和高阁的静谧,勾勒出诗人对天成寺的深厚情感与多次造访的记忆。接着,“窗含四面秋山翠,座招万壑松风哀”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天成寺四周秋山的翠绿与松林中哀怨的风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悲凉的氛围。
“欲落未落叶恋树,三点两点雨湿苔”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落叶似乎不愿离开枝头,雨滴轻轻打在苔藓上,增添了几分生命的灵动与自然的韵律。最后,“我岂维摩无所著,手接天花置讲台”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繁华世界,但内心却如维摩诘般超脱,手接天花象征着对佛法的领悟与实践,将所学置于讲台上,体现了对知识传播的热忱与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天成寺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诗人对佛法、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识传播的热切愿望,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