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冯孔武进士》
《送冯孔武进士》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大树君宜憩,高名人共传。

帝城鞭白马,佛国长青莲。

道术存东鲁,功名属少年。

丈夫不惜别,翻觉此情偏。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的《送冯孔武进士》,通过“大树”、“帝城”、“佛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壮阔而深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冯孔武即将离别的不舍与祝福。

首联“大树君宜憩,高名人共传”,以“大树”象征冯孔武的品德和成就,暗示他如同大树一般,不仅能够提供休憩之所,更因其高洁的品质而被众人传颂。这里既是对冯孔武个人品质的赞美,也预示了他未来的成就将广为人知。

颔联“帝城鞭白马,佛国长青莲”,运用对比手法,将“帝城”与“佛国”并置,白马与青莲相对,既描绘了冯孔武即将前往帝都的壮志豪情,又暗含了其内心对于清净佛国的向往。白马象征着权力与荣耀,青莲则代表了纯洁与超脱,这一对比展现了冯孔武复杂而多元的人生追求。

颈联“道术存东鲁,功名属少年”,进一步揭示了冯孔武的志向与抱负。东鲁,古代文化重镇,此处借指儒家文化的传承地,暗示冯孔武不仅追求个人的功名,更致力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同时,“功名属少年”一句,既是对冯孔武年轻有为的肯定,也寄寓了对他在未来事业上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期待。

尾联“丈夫不惜别,翻觉此情偏”,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冯孔武离别的不舍之情。作为“丈夫”,诗人深知离别是人生常态,但这份情感却因离别而显得格外深厚。这句诗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也蕴含了对冯孔武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文化符号的巧妙运用,以及对人物性格和志向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冯孔武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无限的期许。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天香.龙涎香

碧脑浮冰,红薇染露,骊宫玉唾谁捣。

麝月双心,凤云百和,宝钏佩环争巧。

浓熏浅注,疑醉度、千花春晓。

金饼著衣馀润,银叶透帘微袅。素被琼篝夜悄。

酒初醒、翠屏深窈。一缕旧情,空趁断烟飞绕。

罗袖馀香馨渐少。怅东阁、凄凉梦难到。

谁念韩郎,清愁渐老。

(0)

庐陵主簿李子贤东顷示长笺用刘元城主簿可教事去秋复惠楚词皆未果答今代还索言老谬勿哂

地跨江闽秀气兼,玉成界尺直方廉。

西曹久处习凿齿,高士谁知孙子严。

我愧元城题品重,君能楚些笔锋铦。

天门底用相吹送,公道今方拔滞淹。

(0)

万安赖秀才家拾青楼二首·其二

高柳侵檐带绿烟,平林遥望倚青天。

诗人不必工摹写,留与恩袍色斗鲜。

(0)

山行行歌十首·其三

道院中间沐发容,施来元自赞皇公。

君能百拜香烟下,不怕丹琼路不通。

(0)

留金馆作

鼎湖龙驭去无踪,三遣行人意则同。

凶礼强更为吉礼,夷风终未变华风。

设令耳与笙镛末,只愿身糜鼎镬中。

已办淹留期得请,不辞筑馆汴江东。

(0)

适武林途中作

道途奔走固然非,閒坐真空度岁时。

谁解胸中无窒碍,两随造化不相讥。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