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有具区,三万六千顷。
百川之雄伟,咸池借溟涬。
玉堂在其下,莫知日月永。
鸱夷昔不返,肯顾市朝请。
素怀邈已劳,孤泛此方逞。
刺沙出林荒,度浅动蘋荇。
渐尽行渐远,湾转势弥迥。
疑非地可载,直与天作镜。
青空四垂幕,乱山不能屏。
淼茫白鸟行,浩漾好云影。
逻呼十桨急,罛横九帆并。
霁中波有光,风后浪犹猛。
澎湃闻乍惬,抛磕内还省。
我量觉蹄涔,此身实萍梗。
渊神慄寒肌,浸气飘素领。
观澜念往术,濯缨悼前眚。
未能追高谢,且以卒流景。
吟非誇独清,济乃仗中静。
寄谢洞庭君,终来老鱼艇。
东南有具区,三万六千顷。
百川之雄伟,咸池借溟涬。
玉堂在其下,莫知日月永。
鸱夷昔不返,肯顾市朝请。
素怀邈已劳,孤泛此方逞。
刺沙出林荒,度浅动蘋荇。
渐尽行渐远,湾转势弥迥。
疑非地可载,直与天作镜。
青空四垂幕,乱山不能屏。
淼茫白鸟行,浩漾好云影。
逻呼十桨急,罛横九帆并。
霁中波有光,风后浪犹猛。
澎湃闻乍惬,抛磕内还省。
我量觉蹄涔,此身实萍梗。
渊神慄寒肌,浸气飘素领。
观澜念往术,濯缨悼前眚。
未能追高谢,且以卒流景。
吟非誇独清,济乃仗中静。
寄谢洞庭君,终来老鱼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进入太湖的所见所感。开篇写太湖的广阔无垠,"东南有具区,三万六千顷",犹如天地间的一片浩渺湖泊。诗人感叹其雄伟壮观,仿佛连大海的水都汇聚于此,"百川之雄伟,咸池借溟涬"。
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在湖边的玉堂之下,感受时间的流逝,"玉堂在其下,莫知日月永",暗示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他回忆起过去的隐逸生活,"鸱夷昔不返,肯顾市朝请",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随着舟行深入,湖面景色变换,"刺沙出林荒,度浅动蘋荇",展现出湖水的清澈和生机。诗人随着船只的移动,心境也愈发开阔,"渐尽行渐远,湾转势弥迥",仿佛天地融为一体。
诗人惊叹于湖水的壮丽,"疑非地可载,直与天作镜",形容湖面如镜,天空倒映其中。周围的自然景观如画,"青空四垂幕,乱山不能屏","淼茫白鸟行,浩漾好云影",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航行中,诗人体验到风浪的变化,"逻呼十桨急,罛横九帆并","霁中波有光,风后浪犹猛",既有挑战也有乐趣。他从中领悟到人生的起伏,"澎湃闻乍惬,抛磕内还省",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的人生际遇,"我量觉蹄涔,此身实萍梗",如同湖中的浮萍,随波逐流。他怀念古人高洁的情操,"观澜念往术,濯缨悼前眚",但明白无法追寻前贤,只能珍惜当下,"未能追高谢,且以卒流景"。
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吟非誇独清,济乃仗中静",虽不能像古人那样超然,但仍将以内心的平静面对生活。他向洞庭湖神致意,并期待将来能在此地度过晚年,"寄谢洞庭君,终来老鱼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