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厄阳九,强臣犯京阙。
匪慑勤王师,社稷几沦没。
桓桓长沙公,上游秉旄钺。志虽屈扫除,功已安?杌。
旧邦仰遗灵,明祀耿无歇。
典午厄阳九,强臣犯京阙。
匪慑勤王师,社稷几沦没。
桓桓长沙公,上游秉旄钺。志虽屈扫除,功已安?杌。
旧邦仰遗灵,明祀耿无歇。
这首明代顾璘的《长沙陶公祠》描绘了一段历史情境。诗中提到“典午厄阳九”,暗指西晋末年的动乱时期,当时皇权衰微,外戚司马氏篡位,国家陷入危难。接着描述了权臣侵犯京城的紧张局势,但并未吓退忠于王室的将士,暗示着国家社稷一度濒临崩溃。
“桓桓长沙公”指的是长沙郡的守护者,这里可能是指东晋名将陶侃,以其英勇著称。他在这个关键时刻,手持军旗,领导军队,尽管个人志向未能完全实现,但已经稳定了局势,保护了国家。“功已安?杌”一句,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定的贡献,即使他的个人抱负未竟,但其功绩如同稳固的基石。
最后两句,“旧邦仰遗灵,明祀耿无歇”,表达了后人对这位英雄的敬仰和永久的祭祀,他的精神永远被后世铭记,祠堂的祭祀活动持续不断,象征着他的忠诚与英勇被长久地传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对人物的赞美,展现了陶侃在动荡时期的忠诚与功绩,以及后人对他的深深怀念。
西湖雨过生新水,孤山倒浸玻璃翠。
画船谁唱竹枝歌,教人未饮心先醉。
使君本是江南客,半世辞家归未得。
忽谩相逢又相别,水色山光岂终极。
京华□官有严亲,况复交游总缙绅。
故乡休道难为别,我亦东西南北人。
嶙峋海上青芙蓉,白云翠霭浮空濛。
野桥断岸问津处,松根潇洒苍苔封。
郊原霏露湿芳草,烨烨紫芝春未老。
洲中结屋岁月长,江边放棹风光好。
个中自是神仙宅,岂比蓬莱杳无迹。
云汉低垂缥缈连,银河倒挂三千尺。
长江滔滔飞弱流,携琴几度来追游。
昔年曾作溪山侣,跨鹤飞上青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