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月》
《新月》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临风摇白羽,揖月问仙娥。

底事偏怀恨,于人故敛蛾。

眉头已如此,眼底奈渠何。

料得中秋夜,动人应更多。

(0)
注释
临风:面对着清风。
白羽:白色的羽毛,可能象征纯洁或信使。
揖月:向月亮行礼,表达敬意或祈愿。
仙娥:仙女,这里可能指代美丽的女子。
底事:为什么,缘由何在。
敛蛾:皱眉,形容愁苦的表情。
眉头:眉毛,这里指表情。
眼底:眼睛深处,暗示内心世界。
中秋夜: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传统节日,寓意团圆和思念。
动人:引人注目,令人感动。
翻译
面对清风轻轻摇动白色的羽毛,向月亮作揖询问仙女。
为何偏偏心怀怨恨,对人总是紧锁眉头、愁眉不展。
眉头已经皱成这样,又怎能承受她眼中的忧郁。
料想在中秋之夜,她的动人之处应该更加显著。
鉴赏

这首诗名为《新月》,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诗人以新月为引,通过描绘月光下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临风摇白羽,揖月问仙娥",形象生动,仿佛月宫仙女在眼前,诗人向她询问心事,暗示了对未知命运的探询。"底事偏怀恨,于人故敛蛾",透露出主人公满怀愁绪,眉头紧锁,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哀怨。"眉头已如此,眼底奈渠何"进一步刻画了人物的内心苦闷,无法排解的愁绪。最后,诗人预测中秋之夜,这新月的动人之处将会更加明显,可能是因为月圆之夜更能引发人们的感怀和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新月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困扰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富有意境,情感深沉。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百花隐

百花山上四时花,堪称休居隐士家。

独步峰头西北望,樵郎无路引皇华。

(0)

城南秋感·其二

栖迟犹自恋江城,社燕巢空木叶鸣。

寒入关河催朔气,秋来鸿雁送边声。

已怜为客黄金尽,况复多愁白发生。

满眼蓬蒿归未得,故园摇落不胜情。

(0)

永丰道中次雨泉使君韵

于役戒晨征,春入湘西路。

方停永丰节,忽返黄茆驭。

道有荷薪者,相惊问何故。

岂急苍生病,岂勤紫芝晤。

使君自有真,劳劳非所悟。

语终忽我辞,飘飘若鸿翥。

因之念故人,伐木鸟声数。

感慨思其言,似知出与处。

回首欲叩之,夜雨鸣空树。

(0)

京邸访欧桢伯

春来闻尔客长安,尺素空传欲见难。

此日风尘欣把袂,明时词赋独登坛。

吟边景物年华暮,战后河山暝色寒。

官拙自伤寥落久,故人犹为罄交欢。

(0)

送从弟从戎函口

汝捐儒服习戎行,雁序分飞倍惨伤。

行李萧条僮在御,妻儿零落母谁将。

离声长滴三更雨,怨气应飞六月霜。

闻到此中多瘴疠,金鸡何日到炎荒。

(0)

康裕卿潘象安管建初诸山人枉过雅集得云字

长安何事集鸥群,四海论心绝世氛。

纸上烟霞生岳色,毫端蝌蚪落溪云。

雨馀旅馆先秋至,月满空阶欲夜分。

弹铗欢歌忘去住,尊前休勒北山文。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