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台超以旷,而亩未能盈。
缀石仅留意,栽花不在名。
借池崇地势,待月望山情。
长啸丰林下,恒思起步兵。
空台超以旷,而亩未能盈。
缀石仅留意,栽花不在名。
借池崇地势,待月望山情。
长啸丰林下,恒思起步兵。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宁静而超然的园林景象,"空台超以旷"展现出啸台的空旷与超脱,给人一种开阔而寂寥的感觉。"而亩未能盈"暗示园子虽小,却自成天地,不求繁复,只求充实内心。
诗人对于园中的点缀颇为用心,"缀石仅留意"表达了对奇石的精心挑选和布置,不在于追求奢华,而是出于纯粹的兴趣。"栽花不在名"则揭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种花只为欣赏,而非为了炫耀或博取名声。
"借池崇地势"体现了园林设计巧妙地顺应自然,利用池塘来衬托周围的地形。"待月望山情"则流露出诗人借景抒怀,期待在月夜中静观山色,寄托情感。
最后两句"长啸丰林下,恒思起步兵",诗人选择在茂密的树林中放声长啸,表达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又寓含着深沉的思考,似乎在考虑如何运用智慧和力量,这与前面的闲适生活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内涵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啸台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了明代文人既追求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不忘内心抱负的复杂心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