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化抢榆枋,鹏化抟扶摇。
大椿万岁寿,粪英不重朝。
有待于无待,定非各逍遥。
譬如宿舂粮,所诣岂得辽。
漆园槁项翁,闻风独参寥。
物情本不齐,显者桀与尧。
烈风号万窍,杂然吹籁箫。
声随器形异,安可一律调。
何尝用吾私,总领使同条。
惜哉向郭误,斯文晚未昭。
胡不弃影事,直以神理超。
木资不才生,雁得不才死。
投身死生中,未可优劣比。
深藏无所用,一寓不得已。
逍遥同我谁,岁暮于吾子。
蜩化抢榆枋,鹏化抟扶摇。
大椿万岁寿,粪英不重朝。
有待于无待,定非各逍遥。
譬如宿舂粮,所诣岂得辽。
漆园槁项翁,闻风独参寥。
物情本不齐,显者桀与尧。
烈风号万窍,杂然吹籁箫。
声随器形异,安可一律调。
何尝用吾私,总领使同条。
惜哉向郭误,斯文晚未昭。
胡不弃影事,直以神理超。
木资不才生,雁得不才死。
投身死生中,未可优劣比。
深藏无所用,一寓不得已。
逍遥同我谁,岁暮于吾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几复读庄子戏赠》,通过对庄子哲学的解读和寓言的运用,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蝉(蜩)和鹏鸟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宏大,引用大椿长寿的典故,强调生命的不同阶段和价值。"有待于无待",意指既要有所追求,也要顺应自然,达到自由自在的状态。诗人以舂粮比喻人生的准备,暗示目标虽远,但不应受限于眼前。他批评了那些过于执着于世俗名利的人,提倡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
"漆园槁项翁",指的是庄子本人,他以风中的箫籁比喻世间的纷扰,认为万物各有其性,不能强求一致。诗人感慨,如果能放弃个人私欲,就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他还借木头和大雁的例子,说明生死并非优劣之分,而是生命的不同形态。最后,诗人以"逍遥同我谁"表达对朋友的理解和共鸣,希望在岁末之际,彼此能共同追求心灵的自由。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含哲理,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深沉和对庄子思想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