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䓻梢头减却春,茜根红袖为谁新。
假令百合天花粉,难遣容颜白玉匀。
岂䓻梢头减却春,茜根红袖为谁新。
假令百合天花粉,难遣容颜白玉匀。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药材与美容之间的微妙关系,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岂䓻梢头减却春”,以反问的形式,提出疑问:难道在花枝梢头,春天的色彩真的会因此而减少吗?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枝赋予了生命,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次句“茜根红袖为谁新”,则转向了对茜草根和红袖的描述。茜草根,常用于制作红色染料,象征着鲜艳的颜色;红袖则是古代女子衣饰的一部分,代表了女性的美丽与娇艳。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对美的追求与表达,同时也暗示了美的源泉可能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
后两句“假令百合天花粉,难遣容颜白玉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提到的“百合花”与“天花粉”都是具有美容功效的药材,但即便如此,也难以均匀地涂抹在容颜上,达到完美的效果。这不仅反映了自然之美的不可复制性,也暗含了对人工美容手段的反思,提醒人们真正的美源自于自然,而非外在的修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探讨了自然之美与人为修饰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燕寝凝香,金貂贳酒,挽将天上春回。
踵门为寿,尽道谪仙才。
谁识元龙豪气,沈雄自、湖海中来。
十年梦,新亭风景,惟有岁寒梅。老来。
须共约,凤皇山下,竹杖芒鞋。
要从今浇下,胸次崔嵬。
酿取周郎醇酎,更休用、桃李传杯。
衡门外,柘荆尚在,千岁看花开。
羡秋空一鹗,便得意,脱尘鞲。
有道义高情,经纶大手,每事优游。
中朝共推雅望,问如何、不肯少迟留。
莲幕三年帝里,白云几梦扬州。威名久矣播吴头。
地上看钱流。喜鞭算之余,琼花未老,萱草忘忧。
依依送君南去,笑竿头、戏技几时收。
寄语西楼双鹤,春风来迓吾舟。
咸淳师相专军国,堂吏馆宾供羽翼。
诸司百职听使令,台谏承颜言路塞。
轮舟五日一入朝,湖山佳处多逍遥。
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
半閒堂连多宝阁,歌姬舞妓相欢乐。
十年国势尽倾摧,犹谓师臣堪付托。
师臣师臣躬督兵,珠金沙头罗一声。
十三万人齐解甲,寡妇孤儿俱北行。
君不见黯淡溪流东复东,木棉花开生悲风。
师臣不忍马革裹,厕上有人能拉胸。
缟衣仙子。倚东风花信,先占春色。
殢酒含嚬,脉脉无言,青鸟为传消息。
暗香一点才浮动,早自有、东君怜惜。
想前身、傅粉精神,化作飞琼肌骨。
还向影娥池上,借霓裳一曲,徘徊歌席。
清夜梨花,同梦方甘,又似楚云踪迹。
新欢旧恨知多少,算檀板、金尊消得。
折芳馨、欲寄相思,人在江南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