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鹿声高露渐浓,护霜云傍紫芙蓉。
鸿侗轻骑看罗列,骈衍徽车亦沇溶。
壮士同能扡苍豨,名王争羡扈青龙。
匪誇多兽因农隙,谩拟长杨弄笔锋。
呦鹿声高露渐浓,护霜云傍紫芙蓉。
鸿侗轻骑看罗列,骈衍徽车亦沇溶。
壮士同能扡苍豨,名王争羡扈青龙。
匪誇多兽因农隙,谩拟长杨弄笔锋。
这首诗描绘了狩猎场景的壮观与热烈氛围。首句“呦鹿声高露渐浓”,以鹿鸣声起兴,暗示清晨露水渐浓的季节,为狩猎活动提供了背景。接着“护霜云傍紫芙蓉”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护霜的云彩比作围绕着紫色的芙蓉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鸿侗轻骑看罗列,骈衍徽车亦沇溶。”描述了轻骑兵和徽车(一种装饰华丽的马车)的排列场景,显示出狩猎队伍的规模宏大,场面热闹非凡。接下来“壮士同能扡苍豨,名王争羡扈青龙”两句,通过“壮士”和“名王”的形象,展现了狩猎活动中勇者的风采和贵族的羡慕之情,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匪誇多兽因农隙,谩拟长杨弄笔锋。”这两句表达了狩猎不仅仅是炫耀猎物的数量,更是在农闲时节的一种娱乐活动,同时也暗含了文人墨客借此机会挥毫泼墨之意,体现了狩猎与文学艺术的结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狩猎活动的壮观场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
羡君先拜邑,残腊见登车。
远驿寒云重,长郊积雪馀。
行当劝民稼,始信带经锄。
还到济南日,应传古尚书。
一送池阳守,颇怀当日游。
青山临岸尽,翠水入江流。
楚旧茅为贡,燕来雁报秋。
牧之登览处,故事待君修。
清羸将家子,苦节自寒儒。
四壁我何有,一钱君亦无。
下滩船自急,闻雁日将晡。
行爱青山口,人烟事网罛。
移得溪边翠,来为庭下阴。
惜根存旧土,带笋助新林。
暗换萧萧叶,知虚寸寸心。
东风莫摇撼,培壅未应深。
宋日天王寺,梁时太子园。
地犹随世变,物岂与人存。
欲问移居意,还应避俗喧。
相期唯有月,夜夜在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