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颾瑟,叶凋零。总关情。我是江潭憔悴客,庾兰成。
年来听厌秋声。寻山向、流水空亭。
无雁无云天一碧,晚来晴。
风颾瑟,叶凋零。总关情。我是江潭憔悴客,庾兰成。
年来听厌秋声。寻山向、流水空亭。
无雁无云天一碧,晚来晴。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诗人以“风颾瑟,叶凋零”开篇,形象地展现了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总关情”三字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外界景物的紧密关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感慨。
“我是江潭憔悴客,庾兰成”两句,诗人自比为庾信,暗示自己如同庾信般流离失所,饱受忧愁。这里运用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年来听厌秋声”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秋声的厌倦,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接下来,“寻山向、流水空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独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在空旷的亭中徘徊,寻找心灵的慰藉,但似乎并未找到。
“无雁无云天一碧,晚来晴”则以广阔的天空作为背景,通过“无雁无云”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空虚。而“晚来晴”又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暗示着尽管当前处境艰难,但未来仍有可能迎来转机或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哀愁与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啼猿声里,正萧疏一片,霜天秋色。
弦续鸾胶看两两,比翼连枝无别。
洛浦珠沉,湘灵瑟冷,剩有寒螀咽。
钟情我辈,那堪兰蕙重折。
回首灯火春宵,茗炉佳夕,鸳枕偎犹热。
留得零香馀粉在,种就柔肠千结。
为问飞琼,还归天上,可忆来时节。
蚕丝难尽,梦回帘外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