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直出雁门关,踏遍尧封禹迹还。
收拾行縢与笈子,待随徐福上三山。
一身直出雁门关,踏遍尧封禹迹还。
收拾行縢与笈子,待随徐福上三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范生的学者,他从雁门关出发,游历了广阔的国土,最终返回豫章。诗中充满了对范生求学之旅的赞美和对他的深厚情谊。
首句“一身直出雁门关”,简洁有力地勾勒出范生远行的形象,他独自一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踏上了未知的旅程。接着,“踏遍尧封禹迹还”,进一步展现了范生游历的广泛,从古代帝王的疆域到历史的足迹,他都一一走过,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暗示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收拾行縢与笈子”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范生整理行装,准备继续前行的情景。这里的“行縢”指的是绑腿,是古代行旅者为了保护脚部而使用的装备;“笈子”则是指装书的箱子或袋子。这两件物品的提及,既体现了范生作为学者的身份,也暗示了他求知路上的艰辛与坚持。
最后一句“待随徐福上三山”,则以一个充满想象的结尾,表达了对范生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徐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航海家,他带领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寻找长生不老药。在这里,诗人将范生比作徐福,预示着他即将踏上新的探索之旅,追寻知识的高峰,如同追求长生不老一样,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范生求学之路的壮志豪情,以及诗人对其深沉的敬意和祝福。
束发屏丘壑,吟讽百氏书。
饮河期知足,择木不愿馀。
中岁出干禄,幸侍承明庐。
才非张廷尉,尺简日夕劬。
负疴蒙主恩,解组返里闾。
是时秋冬交,草木亦扶疏。
登堂展言宴,酌醴复烹鱼。
奈何三载暌,今喜奉潘舆。
短剑尚菅蒯,被褐无完裾。
相顾惊终窭,胡乃赋归与。
长叹思古人,拙宦宁独予。
对圭返袂遁,瓶粟常晏如。
贵或轻沙砾,贱或重璠玙。
况兹蹇劣质,岂希万石储。
物理互荣谢,天运有盈虚。
北山足芝术,岁晏聊荷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