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争致致不得,茧足径来寻俨师。
幽境自能情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
清晨倚槛临黄卷,五月乱山闻子规。
夙习尚嗟消未尽,壁间时录和陶诗。
丛林争致致不得,茧足径来寻俨师。
幽境自能情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
清晨倚槛临黄卷,五月乱山闻子规。
夙习尚嗟消未尽,壁间时录和陶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丛林争致致不得,茧足径来寻俨师”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僧人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仿佛在繁杂的世事中寻找一片净土。接着,“幽境自能情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僧人所处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高远,以及其对世俗的超脱。
“清晨倚槛临黄卷,五月乱山闻子规”描绘了僧人在清晨时分,静坐窗前,翻阅经书,耳边传来五月山林中的杜鹃啼鸣,这一场景既充满了禅意,又富有自然之趣。最后,“夙习尚嗟消未尽,壁间时录和陶诗”表达了诗人虽已摆脱俗世烦恼,但往昔习气仍难完全消除,于是常在墙壁上抄录陶渊明的诗歌,以此作为自我修行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
悬磴穿幽峡,石罅天光渺。
危峡复千尺,铁繘援云表。
断岩驾飞梁,翛然出窈窕。
丹楼度紫霄,一览渭川小。
振衣岚翠落,蹑足青霞绕。
峻岫愁行猿,峭壁绝高鸟。
言登白云峰,憩坐万松杪。
洞口吹桃花,深秋疑春晓。
不自量筋力,求为人灌园。
意惟营一食,迹若避群喧。
谁遗五色芝,服之诧腾鶱。
奈非尘埃种,移莳安得蕃。
还将理菜畦,膏泽资泉源。
黾勉试操作,编篱复插援。
早韭和露茁,晚菘凌霜翻。
但从采掇便,未觉烹饪烦。
心形诚苦疲,既饱亦轩轩。
向读神农书,近闻老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