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秋多雨自赵北口至鄚州二十里间皆成巨浸编筏以渡宛然水乡风景也》
《夏秋多雨自赵北口至鄚州二十里间皆成巨浸编筏以渡宛然水乡风景也》全文
清 / 汪如洋   形式: 古风

晓发十里铺,浓云作秋寒。

秋寒泻层碧,四面江湖宽。

中央界燕赵,倒影虹桥弯。

南人困尘沙,得水逢旧欢。

耐可荡胸臆,且宜濯缨冠。

柳阴有篙楫,争渡如争滩。

故道失雄鄚,稽天势漫漫。

周园下错田,虑随东逝澜。

纵横亘港汊,脉络纷倪端。

瘦马载急递,高轩装达官。

布帆熟无恙,来往凌屋山。

宁知万粱䕸,半饱鱼鳖餐。

我时截中流,凄风激微湍。

感彼刈获谋,遑恤衣裳单。

侧闻清口涨,民庐暴摧残。

楗菑赖重臣,上释宵旰艰。

兹方积潦致,平治凉非难。

将修道茀政,况异哀鸿叹。

行殿丽金碧,水围停玉銮。

归途期步谒,泥裂龟纹乾。

(0)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汪如洋的诗描绘了夏日秋初时节,从赵北口到鄚州沿途的雨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十里铺晓色中浓厚的秋意,以及因雨水丰沛而形成的宽阔江湖。他通过"秋寒泻层碧"和"四面江湖宽",形象地刻画出水势浩渺的画面。

接着,诗人将视线投向中央的燕赵之地,虹桥倒映在水中,弯曲如画。南来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久违的水乡之乐,但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耐可荡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起伏,"濯缨冠"则寓含洗涤尘俗之意。

沿途的景色变化丰富,从柳阴下的舟楫争渡,到失去雄鄚的故道,再到纵横交错的港汊,诗人展现了地理风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马车与高轩在雨后的积水路上行驶,而布帆船只则自如穿梭于屋山之间,反映出生活的繁忙与生机。

然而,诗人的关注点并未局限于美景,他注意到百姓的疾苦,感叹收割的艰辛和民居遭受的破坏。洪水带来的灾情让诗人深感忧虑,但欣慰的是,重臣的救援使得局势稍有缓解。他期待着整治后的清凉气候,并表达出对改善民生、施行德政的愿望,这与哀鸿之叹形成对比。

最后,诗人描绘了行殿被水环绕的壮观景象,以及自己归途中期待徒步拜谒的心情,尽管道路泥泞,但对未来充满希望。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关怀,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作者介绍

汪如洋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襄州大悲像

宝伽如来出海山,隐身自画如来像。

三日开门孤鹤飞,满壁晬容现殊相。

一首千臂眼在手,一一手执各异状。

日月山岳星宿明,钟鼓磬铎琴筑响。

矛戟戈剑利兵锋,瓶钵螺巾宝锡杖。

左右上下满大千,应机妙用不可量。

金光宛转遍沙界,亿万人天尽回向。

昔闻如来发洪誓,慧目无边破诸妄。

我今祝愿果初心,销灭含生多劫障。

(0)

和人游千金公主园池

溪流古堞带林高,林下行通小水桥。

但有春风催载酒,更无仙凤伴吹箫。

花间鸟散惊藜杖,沼际波回转桂舠。

尘迹寻馀思一吊,楚魂飞尽不能招。

(0)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于僧壁·其一

北风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筛塞空堕。

焚香初自蕊宫归,投鞭来就僧庐坐。

乾坤一色飞鸟绝,市井无声百贾饿。

贫粟未给贫民啼,空屋漏穿不可过。

(0)

蔡元度话其子能言前世事江晦叔有诗次韵·其一

应感随缘各有因,一源真寂自无尘。

须知此物非他物,能悟前身是后身。

叔子探环乔木在,房公发石旧书新。

区中谁是王文度,證印曾逢竺上人。

(0)

新罗寺唐有新罗僧咒草愈疾卵塔今在閒来因题

断石传遗事,唐年刻永徽。

庭荒灵草尽,塔坏礼僧稀。

古殿含凉气,空堂照夕晖。

独来人不问,行听暮钟归。

(0)

寄朱约之

子墨文章不自珍,连编大轴弃如尘。

久收幽履安岩谷,但见高名出搢绅。

欲寄远书寻素舸,今逢佳士得朱轮。

放谈可讲平生学,新传行观尽获麟。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