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信神仙,愚惑昧雅道。
岂知天地间,物稚必壮老。
日月交升沉,暑退寒始造。
节候循分至,一刻无草草。
谁令三百年,俄顷不自保。
纵使能长生,悠忽同枯槁。
飞升何攸归,饵丹伤寿考。
虚诞复何益,彝伦以为宝。
世人信神仙,愚惑昧雅道。
岂知天地间,物稚必壮老。
日月交升沉,暑退寒始造。
节候循分至,一刻无草草。
谁令三百年,俄顷不自保。
纵使能长生,悠忽同枯槁。
飞升何攸归,饵丹伤寿考。
虚诞复何益,彝伦以为宝。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警世的意味,探讨了人们对神仙信仰的盲目追求与对自然规律的忽视。诗人通过“世人信神仙,愚惑昧雅道”开篇,直指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且违背了自然之道。
接着,“岂知天地间,物稚必壮老”,诗人提醒人们,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生长与衰亡的过程,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日月的交替、季节的更迭,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而非人力所能操控或改变。
“节候循分至,一刻无草草”,强调时间的不可逆性和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每一刻都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不容许丝毫的草率或随意。
“谁令三百年,俄顷不自保”,诗人在此提出疑问,质疑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他们是否真的能够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安全。
“纵使能长生,悠忽同枯槁”,进一步指出即使能够实现长生,也终将面临生命的空虚和无意义,如同枯萎的植物一般,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飞升何攸归,饵丹伤寿考”,表达了对追求仙术和服用丹药以求长生的否定,认为这些做法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伤害身体,缩短寿命。
最后,“虚诞复何益,彝伦以为宝”,总结全诗,强调遵循自然法则(彝伦)的重要性,反对那些脱离现实、虚幻的追求,认为遵循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宝物。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深刻揭示了人类在面对生命、自然与超自然力量时的困惑与选择,以及对真正价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