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溯流更著打头风,如撑铁船上牛斗。
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
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
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溯流更著打头风,如撑铁船上牛斗。
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
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山川风光图景,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磅礴与生动。开篇“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两句,以猛虎撕咬岩石、险滩激起雷鸣声,形象地表达了山川的雄伟和力量。
接着,“溯流更著打头风,如撑铁船上牛斗”进一步渲染了水流的汹涌不息和其带来的狂野气势。诗人通过“溯流”一词,描绘出水流回旋冲击的景象,同时将水流比作打头风,将船只比作撑在牛斗上,以此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第三句“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则转换了语气,由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转向人事交往。这里的“风伯”可能是指与诗人关系亲近的人物,通过劝酒的情境,传递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希望在这壮丽的自然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平和。
最后两句,“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受。诗中的“霁威”指的是天气的清朗或雨后的晴朗,而“岸柳掉头荻摇手”则形象地描绘出水边草木随风摇曳的情景,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自然界在不同的时刻都有其独特之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精妙观察,也展现了其驾驭语言的能力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