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营内,黄鸟赤其头。
必有官灾三日内,兼防奸叛有因由,荧惑祸堪忧。
城营内,黄鸟赤其头。
必有官灾三日内,兼防奸叛有因由,荧惑祸堪忧。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城市中的一种现象,通过黄鸟的异常表现预示着可能发生的官府灾祸和潜在的奸邪叛乱,同时警告人们要警惕可能出现的祸端。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变动与社会政治的动荡联系起来,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现象与社会事件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城营内,黄鸟赤其头”,开篇即以黄鸟的异常特征引起读者的注意,暗示了某种不寻常的情况正在发生。黄鸟通常被视为吉祥之物,但在这里,其头部的红色却成为了一种警示信号,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变故。
“必有官灾三日内”,这句话直接点明了预兆的指向——官府可能会遭遇灾祸。在古代社会,官府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秩序,因此这种预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警讯。
“兼防奸叛有因由”,进一步强调了除了官府可能面临的危机外,还应警惕内部的奸邪势力和叛乱的可能性。这不仅关乎权力的稳固,也涉及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荧惑祸堪忧”,“荧惑”是中国古代星象学中的一个术语,常用来指代火星,象征战争、动乱或灾祸。这句话表达了对可能到来的祸患的深切忧虑,提醒人们要做好应对准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古人对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微妙联系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一首具有警示意义的诗歌,也是对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一种反映。
眠柳梳烟,荒池洗月,翠帘不卷春愁。
暗尘珠络,芳艳未全休。
飞燕新词漫拟,簪花格、墨妙谁偷。
凭栏处,靴金帕玉,肠断旧风流。凝眸。
佳丽地,脂函镜匣,乡冷温柔。
但捺钵当时,谏草还留。
可惜琵琶调苦,回心院、枉费绸缪。
焚椒恨,天书练影,三十六宫秋。
绿暗梨云,红残桃雨,已是殢人天气。
才阴复霁,乍暖还寒,做弄许多春思。
帘外几阵东风,香絮濛濛,湿吹不起。
看苍苔径滑,蕉叶成林,笋痕迸地。
还记取、江国栖迟,愔愔门巷,重碧侵人衣袂。
遥山似沐,新水如烟,不尽画情诗意。
谁道南天,宦游犵鸟蛮花,尽饶姿媚。
只怀人、陌上香车,缓缓可能归未。
野水拖蓝,遥峰叠翠,嫩凉时候,闲人那不登高去。
城阴杜曲,几树枯杨,几层颓壁,当年游处。
橘井苔腥,晓堂雾湿,莫作重阳雨。
话新寒、晚鸦急,客子羁愁添否。良晤。
峭帆乍歇,玉盘虾菜,斟酌南烹,蚁绿鳞红,十觞连举。
只少、绕砌黄花烂漫,空负数声金缕。
拂拂鞭丝,垂垂帽影,行过风潭路。
月上也,恰当,共听荒畦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