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过雨泻飞流,遥望香炉翠霭浮。
试诵谪仙清俊句,浩然天地与神游。
匡山过雨泻飞流,遥望香炉翠霭浮。
试诵谪仙清俊句,浩然天地与神游。
此诗由元代画家兼诗人黄公望所作,题为《题李成所画十册(其二)山人观瀑》。诗中描绘了雨后山间瀑布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首句“匡山过雨泻飞流”,以“匡山”点明地点,暗示此处山峦连绵,雨后水流湍急,形成壮观的瀑布景观。一个“泻”字生动地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动态美,仿佛能听到水声轰鸣,感受到水势之猛烈。
次句“遥望香炉翠霭浮”,将视线转向远处,以“香炉”比喻山峰,通过“翠霭浮”描绘出山间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景象。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下来,“试诵谪仙清俊句,浩然天地与神游”,诗人借李白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眼前美景的感慨。这里的“谪仙”指的是李白,他以才华横溢著称,诗中的“清俊句”既指李白的诗句,也暗含诗人对自身才情的自信。通过“浩然天地与神游”,诗人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升华的境界,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黄公望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