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解妒雨,弥道布天阴。
长途征衣敝,那堪重湿襟。
岂亦知官冷,相将冷意侵。
相侵何足道,随尔吾难禁。
犹有青山里,空谷喜余音。
无端解妒雨,弥道布天阴。
长途征衣敝,那堪重湿襟。
岂亦知官冷,相将冷意侵。
相侵何足道,随尔吾难禁。
犹有青山里,空谷喜余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路上时遭遇雨天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与感慨。
首联“无端解妒雨,弥道布天阴”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雨比作嫉妒者,它在道路上铺满了阴霾,暗示了天气的恶劣和诗人内心的不悦。
颔联“长途征衣敝,那堪重湿襟”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衣服已经破旧不堪,再遇雨水,更是雪上加霜,湿透了衣襟,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不便。
颈联“岂亦知官冷,相将冷意侵”转而抒发了对官场冷暖的感慨,似乎雨也懂得人间冷暖,带着寒意侵袭而来,暗喻了诗人对官场环境的不满与无奈。
尾联“犹有青山里,空谷喜余音”则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即使在风雨交加的路上,他依然能在心中找到一片宁静,通过想象中的青山与空谷回响的声音,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社会挑战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水自潺湲云自閒,须臾明月出东山。
扁舟门住垂乌渡,卧看幔亭九曲湾。
翩翩凫舄去朝天,暂驻征帆九曲边。
欲问云孙今几代,不知仙子去何年。
插霄远岫霾残照,夹道疏槐咽暮蝉。
试问西安何处是,三衢一水隔前川。
向闻庐山名,未一见颜色。
宦游过江州,始领崔嵬壁。
九叠插天青,五老生云白。
中有飞流泉,直下三千尺。
下瞰鄱阳湖,湖波渺无极。
鸥鹭点点轻,雁鹜飞飞疾。
分帆南北间,浩渺殊倾仄。
羡羡同舟公,济济天上客。
眷言欲往游,仕途阻程隔。
瞻言发清咏,峰云漫漫白。
缅怀远公林,矫首陶令宅。
愿兹一览观,于以慰畴昔。
复得诛束茅,结屋依泉石。
去去卒未能,吟望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