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多奇境,平陵构疏轩。
轩中何所有,朝暮饶云烟。
坌入既不拒,写去忽复旋。
高咏陶氏停,欲笑苏家攓。
蓄矣发应时,为霖利大田。
名山多奇境,平陵构疏轩。
轩中何所有,朝暮饶云烟。
坌入既不拒,写去忽复旋。
高咏陶氏停,欲笑苏家攓。
蓄矣发应时,为霖利大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名山之中的奇特建筑——养云轩。轩内环境幽静,朝暮之间云烟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以“坌入既不拒,写去忽复旋”描述云烟的自然流动与变化,既表现了对自然现象的尊重,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接着,“高咏陶氏停,欲笑苏家攓”两句,借用了陶渊明和苏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陶渊明以诗酒自娱,苏轼则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
最后,“蓄矣发应时,为霖利大田”则进一步阐述了养云轩的存在意义,它如同积蓄雨水的容器,在适当的时候释放,滋润大地,比喻着养云轩在合适的时间为人们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滋养,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养云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长江五月多风暴,欲行先看风日好。
此风忽作东南来,阴云如涌拨不开。
惊雷往还转车毂,狂波低昂起坑谷。
中流一叶那复持,卷舒已副天公知。
解帆转柁不容语,佛池口中幸可住。
须臾急雨变昏霾,柁师喜贺风已回。
澄溪不动萦白练,老木苍崖蔚葱茜。
系舟茅屋得青蔬,试问钓船还有鱼。
开樽引满向妻子,明日复行未须怖。
阴阳开阖良等闲,扁舟谁令乘险艰。
退居有成言,垂老竟未践。
何曾渊明归,屡作敬通免。
休闲等一味,妄想生愧腼。
聊将自知明,稍积在家善。
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
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反。
使君亦命驾,恨子林塘浅。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
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
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
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
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
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
超然置酒寻旧迹,尚有诗赋镵坚顽。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
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
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见香烟横碧缕。
讴吟思归出无计,坐想蟋蟀空房语。
明朝开锁放观潮,豪气正与潮争怒。
银山动地君不看,独爱清香生云雾。
别来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鹤飞去。
我老人间万事休,君亦洗心从佛祖。
手香新写《法界观》,眼净不觑登伽女。
馀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