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官承盛世,逢恩侍英王。
结剑从深景,抚袖逐曾光。
暮情郁无已,流望在川阳。
平原忽超远,参差见南湘。
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揽镜照愁色,徒坐引忧方。
山中如未夕,无使桂叶伤。
绪官承盛世,逢恩侍英王。
结剑从深景,抚袖逐曾光。
暮情郁无已,流望在川阳。
平原忽超远,参差见南湘。
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揽镜照愁色,徒坐引忧方。
山中如未夕,无使桂叶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石头城中侍奉始安王时的景象和心情。开篇“绪官承盛世,逢恩侍英王”两句,设定了诗人的身份与所处环境,是一位官员,在繁华盛世中侍奉着英明的君主。
接着,“结剑从深景,抚袖逐曾光”两句,则是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这里“结剑”可能指的是山势如剑,或是诗人佩剑的情形;“抚袖逐曾光”,则是在追忆过去的辉煌岁月。
“暮情郁无已,流望在川阳”表达了诗人晚上时分的心绪,无尽的思念随着河水向远方漂浮。这是对内心深处感受的抒发,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乡愁。
“平原忽超远,参差见南湘”两句,则是在描写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观察。这里“平原忽超远”,可能意味着视野开阔,一眼望去便是无垠的平原;“参差见南湘”则表现了对遥远南方山水景色的渴望。
“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这两句,是在比较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诗人问及南方与塞北(即边疆地区)的气候和景色之异,同时也描绘了天空中聚集而来的乌鸢。
“揽镜照愁色,徒坐引忧方”两句,则是对内心世界的自省。诗人手持镜子审视自己愁苦的面容,同时在空房中沉浸于无尽的忧虑之中。
最后,“山中如未夕,无使桂叶伤”则是在表达一种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美好保持敬畏之心的情感。诗人希望在这宁静的山中,不让时光匆匆而过,也不愿看到美丽的桂树受到任何伤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美丽画卷。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
十年守章句,万里空寥落。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天长沧洲路,日暮邯郸郭。
酒肆或淹留,渔泽屡栖泊。
独行备艰难,孰辞干鼎镬。
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理道须任贤,安人在求瘼。
故交负奇才,逸气包謇谔。
隐轸经济策,纵横建安作。
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
飘飖劳州县,迢递限言谑。
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
淇水徒自深,浮云不堪托。
吾谋适可用,天道岂辽廓。
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
春驴仙客到诗家,为赏临溪好杏花。
山佃驮柴出换酒,邻翁陪坐自捞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