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山尚可负,何况藏此舟。
愿乘六气辨,元化以为桴。
藏山尚可负,何况藏此舟。
愿乘六气辨,元化以为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和超脱世俗的愿望。"藏山尚可负",意指连高山都可以背负在身,显示出诗人豪迈的胸怀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何况藏此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想要将小舟隐藏于山水之间,过上远离尘嚣的生活。
"愿乘六气辨"中的"六气"通常指的是天地间的元气,诗人希望借助这自然的力量,乘风破浪,自由自在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元化以为桴","桴"是小筏,这里比喻为顺应自然的变化,如同乘筏漂流,随天地之变而变化,体现出诗人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哲学的思考,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色彩。易顺鼎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其作品往往融入个人的家国情怀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这首诗也不例外,但在此处更侧重于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