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天畔削芙蓉,入夜遥看紫翠重。
一片禅心千涧水,五更尘梦数声钟。
云生净土龙归钵,露冷空坛鹤唳松。
借宿僧寮经几载,苍苔埋却旧游踪。
孤峰天畔削芙蓉,入夜遥看紫翠重。
一片禅心千涧水,五更尘梦数声钟。
云生净土龙归钵,露冷空坛鹤唳松。
借宿僧寮经几载,苍苔埋却旧游踪。
这首诗描绘了鼓山寺方丈的静谧与庄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寺的独特景致和禅意氛围。
首联“孤峰天畔削芙蓉,入夜遥看紫翠重”,开篇即以孤峰比作削成的芙蓉,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峭拔与秀美。入夜之后,紫色与翠色交织,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颔联“一片禅心千涧水,五更尘梦数声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一片禅心如同千涧流水,潺潺不息,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纯净。五更时分,随着钟声的响起,尘世的梦逐渐消散,引人深思。
颈联“云生净土龙归钵,露冷空坛鹤唳松”,描绘了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象。云雾缭绕的净土中,龙归钵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露珠在清晨的寒气中凝结,空坛上鹤唳松间,一派和谐宁静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尾联“借宿僧寮经几载,苍苔埋却旧游踪”,表达了诗人对山寺生活的感悟。在僧寮中借宿多年,时间的流逝被苍苔覆盖的旧游踪所见证,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山寺生活深深的眷恋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鼓山寺方丈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
只待东封沾庆赐,碑阴别刻老臣名。
不放残年却到家,衔杯懒更问生涯。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
黑须寄在白须生,一度秋风减几茎。
客处不堪频送别,无多情绪更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