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东北龙城起,迢递烟云鸟道通。
六诏分符州最近,三湘移牧秩还同。
传车万里霜枫外,斋阁千峰野雾中。
到日锦泉春正美,早行阡陌问民风。
昆明东北龙城起,迢递烟云鸟道通。
六诏分符州最近,三湘移牧秩还同。
传车万里霜枫外,斋阁千峰野雾中。
到日锦泉春正美,早行阡陌问民风。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侄子前往嵩明的情景,充满了对远方景色的想象与对侄子旅途平安的祝愿。首句“昆明东北龙城起,迢递烟云鸟道通”以昆明为起点,东北方向的龙城为目的地,通过蜿蜒的山路和缭绕的烟云,展现出旅途的遥远与艰难,同时也隐含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接着,“六诏分符州最近,三湘移牧秩还同”两句,运用了地理和历史的典故,将侄子即将前往的地方与古代的行政区划联系起来,既增加了诗句的历史厚重感,也暗示了此地与故乡的某种联系,表达了对侄子即将踏入新环境的关切与期待。
“传车万里霜枫外,斋阁千峰野雾中”描绘了侄子旅途中的景象,传车在万里之外的霜枫林间穿梭,斋阁则位于千峰之中,被野雾环绕,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辽阔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侄子旅途艰辛的体恤。
最后,“到日锦泉春正美,早行阡陌问民风”展望了侄子到达目的地后的景象,锦泉在春天正美,预示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的美好,同时“早行阡陌问民风”一句,体现了对当地风俗民情的好奇与尊重,表达了对侄子适应新环境、融入当地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旅途的壮丽与神秘,更蕴含了对亲人的深切关怀与祝福,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自中年以去,觉岁月、疾如流。
渐鬓影萧萧,人情草草,世事悠悠。
言归几曾归去,向高沙、一度一年秋。
未要清云著脚,且簪黄菊盈头。
五湖烟月一扁舟。
仿佛凤麟洲。
但乘兴而吟,吟而须醉,醉则才休。
余生本来疏懒,更忘机、鸥鸟苦相留。
不是旧游情厚,梦魂不到南州。
黄金台下识行骖。
著朝衫。
宦情酣。
不料维扬,留住老曹参。
旧说长江千里外,今只在,小楼南。
金焦倒影碧潭潭。
送飞岚。
要奇探。
看取尊前,醉袖旋分柑。
一曲高歌春未老,官里事,且休谈。
见平蛮诗卷,都道是、胆包躯。
听细话平生,辞虽慷慨,气却舒徐。
春风忽然吹兴,正琼花时节别江都。
恨煞楼头双鹤,不能留住须臾。
轻烟细雨湿平芜。
一舸下东吴。
想柱杖寻梅,敲门看竹,多在西湖。
行装不须多办,把锦囊、分付小奚奴。
怕过孤山山下,一杯先酹林逋。
且云,素难题咏,山谷简齐但作小诗而已,在简齐余作且勿论,偶不及东坡长句,何耶。
因以乐府贺新郎见意不受铅朱污。
问娇黄、当初著甚,染成如许。
便做采从真蜡国,特地朝匀暮注。
也无此、宫妆风度。
长记方壶春半贮,只萧然、尽慰人情苦。
谁更望、暗香吐。
为渠细检梅花谱。
以芳声与梅相近,故梅名汝。
底是石湖堪怪处,说道涪翁曾赋。
还忘却、东坡佳句。
从被二仙题评了,到而今、傲然吟诗似。
吾试与,下斯语。
西严词六十九首,间以四库珍本西严集校订
二年重九,算都向、江北江南虚度。
鸿雁来时秋最好,底用千愁万绪。
九朵青山,几尖白塔,何限登临处。
今朝乘兴,也和诗客凝伫。
正是雨洗芙蓉,风翻野菊,霜染江枫树。
一片天开图画里,留著天然佳句。
收拾方来,安排未定,试问云间路。
三杯才尽,笔头疑有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