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龙道已成,升降得自在。
渊无百尺深,窍穴通沧海。
蛰龙道已成,升降得自在。
渊无百尺深,窍穴通沧海。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修炼成功的龙,它已经达到了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升腾或潜藏的境地。"蛰龙道已成"象征着龙已经完成了它的修炼,获得了超脱于常理的神通。"升降得自在"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由无拘的状态,龙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深渊和海洋之间穿梭。
"渊无百尺深"暗示了龙的居所并非寻常的浅水,而是深不可测的洞穴,这增加了神秘感。而"窍穴通沧海"则揭示了龙的非凡能力,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洞口,也能联通浩渺的大海,寓意着龙的神通广大和超越世俗的视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龙的形象,寓言了人通过修炼达到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富有哲理意味。郭印作为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意,此诗也不例外。
一杯愁倡低眉峰,不平万事都消融。
嗟余分身处处有,遥知到子谈笑中。
平生踪迹亦可笑,以丑见传如瘿枫。
而公才大置闲地,正坐道骨合仙风。
颇闻少年类豪侠,臂鹰走马王城东。
尔来闭门看脩竹,藉甚但传诗句工。
懒于能琴嵇叔夜,痴于恋酒王无功。
明朝此乐堕渺莽,路隔关河魂梦通。
付子后堂以清夜,料理丝竹围酥胸。
曲音少误即回顾,笑看杯面微波红。
宰肉社树阴,岂无天下志。
用材朴楔间,已有经纶意。
欲观临大事,必自小者耳。
彭侯伟杰姿,要是千乘器。
小邑试牛刀,不满一笑喟。
仇亦何所为,睡足时隐几。
原多深夜耕,门有昼眠吏。
三年爱等母,百里平如水。
政化不自知,草木发奇瑞。
论人或多舛,唯天不容伪。
耿泉岂知忠,元乳岂知义。
应之捷影响,物有固然理。
此堂湿青红,宾从时毕至。
应为文字饮,砚席生佳气。
□□□□□,□□□□□。
□□□□□,□□华裾翠。
吏民起献觞,愿酬太平醉。
萧萧暑雨过,空山成夜晴。
月出东南峰,娟娟风露清。
飞萤自开合,寒蝉亦悲鸣。
兴来忽独往,听此落涧声。
永怀西湖上,绝景玉壶明。
松际翛然姿,振策自经行。
即欲呼就语,忽隔千里程。
何时径寻子,夜航过临平。
呼猿何足道,摩云亦虚名。
未若择法眼,能识廓然兄。
应知像教末,大法欲攲倾。
谈笑复一出,要使万世惊。
灯火作朝夕,已有相似情。
愿随人天会,仰看辩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