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寻僧简送迎,残梅篱落伴经行。
军持净水龙腥尽,高座胡藤寿瘿成。
春涨到门花不落,孤松倚涧石忘情。
上堂礼佛浑无著,鶗鴂千声磬一声。
野寺寻僧简送迎,残梅篱落伴经行。
军持净水龙腥尽,高座胡藤寿瘿成。
春涨到门花不落,孤松倚涧石忘情。
上堂礼佛浑无著,鶗鴂千声磬一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僧人于山野古寺的宁静生活场景。首句“野寺寻僧简送迎”,点明了地点与目的,隐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残梅篱落伴经行”一句,以残存的梅花与篱笆作为背景,增添了季节的变换感和自然的生机。
“军持净水龙腥尽,高座胡藤寿瘿成”两句,通过描述僧人使用的军持(一种盛水器皿)中清水的纯净与高座上胡藤制成的坐垫上长出的寿瘿(一种植物瘤状物),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时间的流逝。
“春涨到门花不落,孤松倚涧石忘情”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水位上涨至门前,花朵却依然静立不落,孤松依偎在山涧边,仿佛忘记了外界的一切。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生动细节,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上堂礼佛浑无著,鶗鴂千声磬一声”表达了僧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佛法的虔诚与专注,即使外界环境嘈杂,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依旧如磐石般稳固。鶗鴂(即杜鹃鸟)的啼鸣与寺庙的钟声形成对比,更凸显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鲜明对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