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明驼难得,道将快牛未逢。
借问长安相府,何如兼领司农。
哥舒明驼难得,道将快牛未逢。
借问长安相府,何如兼领司农。
此诗以诙谐之笔,描绘了诗人于风寒济南道中兀坐肩舆,无法开卷阅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调侃与自嘲。
首句“哥舒明驼难得”,以“哥舒”借指诗人自己,暗喻其难以寻觅到理想的伴侣或助手,如同难以找到名驼哥舒一般,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寂寞。
次句“道将快牛未逢”,进一步说明了诗人虽渴望得到快速前行的助力(快牛),却始终未能如愿,暗含了对现实境遇的不满与讽刺。
后两句“借问长安相府,何如兼领司农”,则以夸张的手法,将诗人自身置于理想中的高位(长安相府),并设想其同时兼任司农一职,既是对自身地位的幻想,也是对现实处境的一种反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地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自我解嘲与乐观态度,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某种批判与反思。
经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
洗出金滩锁骨沙,种成老树竞槎牙。
冰霜历尽肌生玉,窗牖寒深影到纱。
旧岁枝头新岁景,十分好处一分花。
谁言冷圃惟秋菊,春意撩人乃尔耶。
在昔昌黎公,序赠张童子。
独出超等夷,芳名驾青史。
君门蔼世勋,夐轶四平李。
宗社方同休,彪炳见孩稚。
天庭插犀角,星眸炯秋水。
诵书如焦琴,高下涵角祉。
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
老翁欲笞儿,眼看拾青紫。
一朝闻九关,赍予出周篚。
我朝晏与杨,炳炳贵名起。
愿子志远大,勤学踵前轨。
家尊我相知,作诗赠归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