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公四十已知非,长揖公卿卧翠微。
结绶才还双阙下,上书便乞故乡归。
伏辕赤骥相随老,出网冥鸿自在飞。
应向黄梅访逋客,白云飘洒紫荷衣。
蘧公四十已知非,长揖公卿卧翠微。
结绶才还双阙下,上书便乞故乡归。
伏辕赤骥相随老,出网冥鸿自在飞。
应向黄梅访逋客,白云飘洒紫荷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所作的《吴比部致仕归蕲阳》,主要描绘了主人公蘧公四十岁后辞官归隐的情景。首句“蘧公四十已知非”,表现了蘧公在四十岁时已有悔悟,意识到过去的某些行为或选择并非最佳。次句“长揖公卿卧翠微”则写他告别官场,不再与达官贵人交往,选择隐居山林之中。
“结绶才还双阙下,上书便乞故乡归”两句,描述了蘧公刚刚卸任官职,就迫不及待地请求回归故乡,显示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接下来,“伏辕赤骥相随老,出网冥鸿自在飞”运用比喻,以赤骥相伴和冥鸿自由飞翔来象征蘧公的归隐生活,既有老马识途的智慧,又有不受拘束的自由。
最后两句“应向黄梅访逋客,白云飘洒紫荷衣”,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在黄梅时节寻访隐士,身着紫色荷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画面宁静而淡泊,充满了隐逸之风。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从仕途到隐逸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
雉子班,行可思。雄求山梁雌从之。羽短何繇飞。
流宕原泽中,雉子雊以遨。翁孺知之,思美其膏。
白龙化鱼,罹彼豫且。视子所止,乃非丘隅。
谓之载之我有车。雉子去,我将安所如。
侧身西望岷山长,长天隐隐白玉堂。
人言士为知已死,干旌一去愁茫茫。
忆昔吴越几千士,青眸偏瞩真父子。
言犹在耳孝与忠,悠悠此生堪愧死。
呜呼四歌兮调转急,欲赠瑶华将何及。